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陸續發生影響國人健康的食安事件,過期的原料繼續生產食品;使用工業用原料進行澱粉的重組再製,塑化劑、黑心油風暴等…..,層出不窮的黑心食品,是食品製造過程中所添加的食品添加物出了問題嗎?常見添加物「係指食品之製造、加工、調配、包裝、 運送、貯藏等過程中用以著色、調味、防腐、漂白、乳化、增加香味、安定品質、促進發酵、增加稠度、增加營養、防止氧化或其他用途而添加或接觸於食品之物質」。但是食品添加物難道就不好嗎?我們該如何自保
依衛生署公告的「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食品添加物依其用途區分有防腐劑、殺菌劑、抗氧化劑、漂白劑、保色劑、營養添加劑、著色劑、香 料、調味劑、結著劑、乳化劑等17類,衛生署有明文「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非表列之品項,不得使用該食品添加物,而食品製造過程中會使用添加物的目的,主要有
1.增加食物營養成分
2.延長食物保存期限
3.減少食品的熱量
4.添加食物色香味
5.降低成本
6.縮短製造加工的時間
選購食品停、看、聽
食品添加物簡單說就是食品的化妝師,符合法規、適度的使用是可被接受的,但通常消費者對於食物的色、香、味,總是過度期待與要求,改變對口感及外觀色澤的要求,例如嫩、脆、Q彈等口感,如果感覺超出正常的好,都可能是添加物的效果。
選購前看清標示,如
1.儘量選擇吃天然,半成品或加工食品不要長期食用。
2.均衡飲食原則,多改變食材,切勿因為喜好長期、固定攝取單一種食材,以免營養不均。
3.包裝食品購買前,認清有無中文標示,標示是否完整,包括品名、劑型、包裝規格、全成分內容、食用方式、營養標示、產地、製造或代理商地址等。
4.詳看成分內容、廠商等,選擇有公信力的製造大廠出品較有保障。
5.產品成分或標示等有任何疑問,都應直接打電話向廠商確認。
政府機關也提供食品資訊網以及「可供食品使用原料彙整一覽表」,供參考可以確認所食用的素材是否為食品,也可多加利用,只要用心多認識你所接觸的東西,就能為自身健康盡一分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