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國人十大死因,心、腦血管疾病一直是國人健康的殺手,其中血液循環健康與心、腦血管疾病息息相關。
血液流遍全身,負責輸送營養、排出廢物,維持我們健康和活力,心血管疾病包括有心臟和血管的病變,如高血壓、腦中風、缺血性心臟病等;血管病變則包括動脈血管阻塞,或血管硬化而導致的心臟衰竭。
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包括有,可控制的壓力、飲食、運動的生活習慣外,和不可控制的環境與年齡因素,以及血中『膽固醇』的狀況,其中血中膽固醇的健康狀況,是最直接呈現血液健康的表現。
膽固醇來源分有外因性的飲食攝取外,大部分的膽固醇都來自內源性,由肝臟自己生合成;膽固醇並不是一無是處的壞東西,主要在幫助脂肪消化,也參與細胞膜建構,我們一般飲食而來的脂質都先以三酸甘油酯為主,飲食的攝取容易直接影響三酸甘油酯的濃度,若血中持續高濃度的三酸甘油酯,就會有脂肪肝的疑慮,千萬要小心,當然短時間飲食的不均,例如年節大魚大肉,應酬、喝酒吃宵夜等,可以藉由運動及飲食控制慢慢調整為正常。而內源性脂質由肝臟的Acetyl-CoA 經轉化形成HMG-CoA再形成膽固醇,生合成的膽固醇被身體所利用,經酵素分解、代謝而成低密度脂蛋白(LDL);當血中的LDL濃度過高時,則會堆積在動脈血管壁上,形成斑塊,導致血管變厚、硬化甚至缺乏彈性,經年累月下來血液的通透性就會變差,而導致動脈狹窄,使血液無法正常供應養分,而引發心血管疾病。
除了定期做血液檢查外,改善血脂異常,一般建議是採3-6個月的非藥物治療,例如飲食改善或選擇臨床證實確認具有降血脂保健功效的素材,不見成效後再導入藥物治療,過程中維持一個健康的飲食,如多色蔬果攝取,增加體內抗氧化營養素,配合適當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提升代謝,提醒上班族長時間維持一個姿態,血液容易滯留,造成血液循還不佳,建議適時的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