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上定義幼兒期是指【滿週歲】到【6歲】之間,又稱為學齡前兒童,這個階段生長速率與嬰兒期相比明顯趨緩,生理機能、智力及各項認知也逐漸發展,也仍必須由他人照顧,了解幼兒期兒童的各項成長,包括生理及心理的二大健康需求,現代家長必須認識的課題。
營養的需求由於幼兒體型及活動量改變,充足且均衡的營養變得十分重要,提供以下建議,可參考行政院衛生署修訂的【國人營養素攝取參考量(DRIs)】,做為攝取依據。
熱量攝取建議
幼兒期所需熱量主要以基礎代謝率、生長速率、性別、活動量等評估決定,也會因個體差異有所不同,可以藉由兒童的身高、體重變化,了解其營養狀況,避免不適當攝取而造成幼兒期的肥胖或消瘦。以活動量稍低或適度的幼兒來看,一天熱量建議攝取1-3歲供給1100-1250Kcal/天,4-6歲約在1500-1800Kcal/天。其中包括
-
蛋白質
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可以幫助組織及機能的正常發育,幼兒期正值生長發育階段,例如骨骼、牙齒及肌肉系統的建構與成熟,幼兒期蛋白質建議攝取以魚、肉、蛋和乳品為主,依(DRIs)建議,1-3歲每日約20克,4-6歲建議每日約30克。
-
醣類與脂肪
醣類是熱量最大也是最直接的供應來源,長期過多醣類或脂肪的攝取,多餘的熱量就會被轉換成脂肪型態儲存於皮下組織或內臟周圍,而出現胖寶。要小心幼兒期的肥胖,有可能導致身體的脂肪組織開始變多變大,長期下來除了造成體重過重之外,也會造成飲食的不均,幼兒期醣類攝取控制在每日熱量的50-60%,脂肪則以25-35%為主。
-
維生素、礦物質
水溶性維生素能幫助能量的代謝以及維持神經系統的完整;脂溶性維生素A,D則在生理機能甚至具有維持血鈣濃度及幫助骨骼鈣化等都有相當功效;礦物質中尤其鈣、鐵、鋅等都是幼兒期成長發育營養健康所必備的,衛生署建議1-3歲每日鈣攝取量 500毫克,4-6歲則為600毫克。1-6歲鐵質和锌的攝取建議每日各10毫克,均衡飲食中深綠色蔬菜、牛奶、蛋、小魚乾、水產類,動物性肝臟及肉類,全穀類,牡蠣等都含有以上營養素。
每位家長都想給寶貝最好的,與兒童一同成長,細心觀察各方面的發展,並適當給予教養與正確的飲食習慣養成,讓您家中寶貝幼兒期營養不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