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機關不遺餘力的制定保障消費者食安政策,其中104年七月開始上路的包裝食品必須標示【反式脂肪】含量。
你知道什麼是【反式脂肪】嗎?
脂肪酸包含有飽和和不飽和二種,「不飽和」是指脂肪酸結構中含有一個或多個碳的雙鍵,因雙鍵的位置不同,會使脂肪酸性質跟著改變;而天然油脂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大多為順式(cis-form)結構,又稱為順式脂肪,順式結構之脂肪容易因氧化而酸敗,比較不安定;在食品加工過程中,為增加油脂的飽和度(越飽和穩定性越高),以及提高加工過程的可塑性,甚至業者的成本考量等,會將部份的脂肪酸透過氫化作用,將順式結構變成反式結構的脂肪,氫化後的油脂,除了可高溫重複油炸外,整體來說可以增添食物的「香、酥、脆」等特性,廣泛被用於我們日常生活的飲食中。
文獻發表,過多的反式脂肪是會長期滯留在血液中,停留在血管壁上沉積,因此攝取過多的反式脂肪,會增加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也會降低血中高密度膽固醇(HDL-C)濃度,增加罹患腦中風、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國際世界衛生組織鄭重提出,反式脂肪對人體的危害問題不可忽視,美國也已經宣布未來三年內逐步禁止食品業者使用部分氫化油脂。但是國人飲食逐漸西化,接觸速食的加工食品機率大增,相對攝取到反式脂肪的機會也會增加;國內食藥署公告104年七月份起製造的包裝食品需要落實標示【反式脂肪】含量,每百公克反式脂肪含量在0.3公克以上,必須強制標示;若低於0.3公克,則可標示為零,此外散裝食品包括西點蛋糕類、酥皮類、麵包類、炸物、糖果零食,以及濃湯醬料等等含有反式脂肪,未來也將逐步納入標示。
做個聰明的消費者,隨時注意食的安全,除了選擇有包裝的食品外,看清標示並隨時留意資訊,減少選擇外表鮮艷的食材,選擇天然儘量不外食,更不要落入特香、特酥、非常脆的食品口感陷阱,高油的餐點也應儘量適量食用,在現行的規範,要有認知未標示並不代表它就不含反式脂肪喔。